生意社4月11日讯 近年来,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,尤其是汽车、电子电器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工程塑料需求的迅猛增长,行业产能快速提高,产品品种不断增加。1999~2008年行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%,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,
科技水平日益提高,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树脂合成、塑料改性与合金、加工应用等相关配套能力的完整产业链。然而,目前我国工程塑料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高速增长期,同时受全球经济滑坡的影响,下游制品出口大幅下滑,对工程塑料的需求明显下降。据工程塑料行业协会预测,2009年国内对工程塑料的需求量将下降10%~15%,预计销售量在200万t左右。由于工程塑料良好的性能及不可替代性,国际及国内市场对工程塑料都存在较大刚性需求,在消化完社会库存后,国内外需求仍将会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增长,预计2009年底国内工程塑料市场将逐渐回暖。
自给能力严重不足
近年世界工程塑料消费量以年均4.6%的速度递增,2007年达到1400万t。由于其在许多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及下游需求的强劲支撑,近年来我国工程塑料消费量增势迅猛,“十五”期间年均增速高达26.2%(见表1)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电子通信、汽车、建材、办公器材、生活用品等行业仍然是拉动工程塑料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,预计工程塑料年均消费增速将达18%,至2013年总需求量可达300万t。
表1 1999~2008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情况
年份 |
1999 |
2000 |
2001 |
2002 |
2003 |
2004 |
2005 |
2006 |
2007 |
2008 |
PA |
6.7 |
8.3 |
12.0 |
13.8 |
16.1 |
19.2 |
21.7 |
25.6 |
29.4 |
37.0 |
PC |
13.0 |
16.4 |
21.3 |
36.0 |
48.3 |
62.4 |
70.0 |
79.8 |
96.6 |
114.0 |
POM |
8.3 |
9.6 |
10.7 |
13.0 |
15.8 |
18.7 |
19.2 |
22.2 |
24.9 |
27.0 |
PBT/PET |
3.6 |
4.1 |
4.4 |
5.6 |
7.3 |
9.4 |
11.0 |
18.2 |
22.1 |
18.9 |
MPPO |
0.9 |
1.0 |
1.5 |
1.8 |
2.4 |
3.3 |
4.0 |
5.0 |
6.2 |
6.3 |
特塑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3.2 |
4.5 |
0 |
合计 |
32.5 |
39.4 |
49.9 |
70.2 |
89.9 |
113.0 |
125.9 |
154.0 |
183.7 |
203.2 |
?2009.4 生意社 cbna.toocle.com |
截至2007年底,我国工程塑料及改性塑料生产企业约为300家,主要品种PA、PBT、POM产能近20万t/a,改性树脂产能超过62万t/a。此外,吉化、燕山石化、石家庄炼化等大型企业正在与外商洽谈合作,即将进入工程塑料行业。虽然我国工程塑料产能不断提高,品种不断增加,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增长的需要,
目前约2/3的工程塑料需求仍然依靠进口(见表2),国内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厂商所占有。到“十一五”末期,预计我国工程塑料总需求量将达到258.3万t,其中PA50万t、PC150万t、POM30万t、PBT20万t、PPO5万t、特种工程塑料3.3万t,而届时国内五大工程塑料产能仅能达到130万t/a,年产量约90万t,自给率只有1/3左右。
表2 1999~2007年我国工程塑料进口统计
年份 |
1999 |
2000 |
2001 |
2002 |
2003 |
2004 |
2005 |
2006 |
2007 |
PA |
15.0 |
19.4 |
13.4 |
18.3 |
22.1 |
23.5 |
23.9 |
24.3 |
26.1 |
PC |
16.1 |
23.6 |
26.6 |
41.5 |
53.5 |
73.0 |
70.1 |
89.9 |
101.7 |
POM |
9.1 |
10.8 |
10.9 |
13.6 |
15.2 |
20.2 |
21.0 |
17.2 |
22.3 |
PBT/PET |
2.1 |
2.2 |
2.3 |
3.3 |
2.12 |
4.4 |
9.4 |
14.4 |
15.0 |
MPPO |
0.9 |
1.0 |
1.3 |
1.7 |
2.1 |
2.8 |
3.6 |
4.2 |
4.8 |
合计 |
43.4 |
57.0 |
54.5 |
78.4 |
95.0 |
123.9 |
128.0 |
150.0 |
169.9 |
?2009.4 生意社 cbna.toocle.com |
我国工程塑料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行业,而欧美则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。在我国工程塑料消费构成中,汽车制造业约占12%,电子行业约占33%。目前工程塑料已占轿车总重量的20%,单车用量突破150kg。
特种工程塑料产研脱节
由于特种工程塑料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诸多特性,如耐高温、耐疲劳、耐腐蚀、耐磨损、耐辐照、高强度、高韧性、电性能优异等,无论对航空、航天、造船等军事领域,还是对电器、电子、汽车、石化等军民兼顾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,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。
目前世界特种工程塑料年消耗量约20万t,其中聚苯硫醚(PPS)约6万t、聚酰亚胺(PI)约5万t、聚砜(PSF)约4万t、聚醚醚酮(PEEK)约0.3万t、液晶树脂(LCP)约3万t。我国从“七五”开始将特种工程塑料的研制先后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863高技术产业计划。截至目前,国外已产业化的近10个特种工程塑料品种中,有7个我国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,但除了聚苯硫醚材料可以实现初步产业化外,其他品种的产业化进程缓慢。
目前国内聚苯硫醚树脂产能2000t/a,产量约800t;聚酰亚胺产能1700t/a;聚砜产能1500t/a,产量约1000t。
缺乏核心技术
科研投入严重不足,不能开发自主创新的工艺技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,严重阻碍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。以列入科技攻关的项目为例,一个需投入100万元的项目,国家要分5年支付。实际上从实验室成果到中试,只要经费到位,最多2年就能完成,而这2年的工作却要分5年来做,如果要对几个品种进行中试,就需要十几年。
现有生产装置规模小,工艺技术落后,品种牌号少,档次低从经营规模上看,目前国内工程塑料生产装置产能偏小,技术水平不高,且开工率很低,无论是产品性能或价格都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。
国产工程塑料产品主要集中在通用工程塑料改性树脂方面,而对于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的如光盘级聚碳酸酯、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则产能不足,需要进口来补缺。基础树脂国内牌号少,进口量大,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工程塑料行业的发展。而外国公司的进入,则进一步阻碍了国内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应用进程。
国内生产企业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,加大科技投入,加强产、学、研合作,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,加强引进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,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。

